close

 ⬆️按讚👍鼓勵一下唄

[玩。教育]Mu姐ᶠᵁᴺ ᶜᴸᴬˢˢ上課趣 3Y8M 親子廚房 第四週 包水餃🥟 現包現煮效果最好

 

   

今天突然人爆炸的多(可能有些報名單堂課的人突然湧入)

每個月的第四週有兩種課程

1.奧福音樂(限三歲以上)

2.親子廚房

 

  

前面的暖身活動

因為前一天Mu姐再次挑戰媽媽的底線

睡前約定好 今天上課要達到她對媽媽的承諾

自己主動打招呼、暖身跳舞要跟著老師好好做而且不可以一直離場跑去找媽媽

Mu姐是個蠻精明的小孩

知道媽媽在生氣會一直找理由想要跟媽媽討拍

玩積木的時候因為今天太多小朋友她玩不到

自己跑來說「我都玩不到積木」

媽媽也沒有打算出手幫忙

依照之前的教法輪流使用:

✔️妳如果想玩可以問小朋友「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嗎?」

✔️如果其他小朋友想要一起玩可以和別人一起玩

✔️今天你如果不和別人一起玩,下一次別人不想要和你玩的時候你也不可以不開心

✔️玩具是大家的,大家都可以玩

✔️你先玩到的也可以和比較晚拿到的一起玩,下次別人先拿到也會願意和你一起玩

✔️你想要自己玩可以自己告訴別人「我想要自己先玩。」不是都不講話不回應這樣別人不懂你想要自己玩

Mu姐依賴心比較重

再加上之前有時候媽媽在旁邊會幫她表達(很少,通常是她不回答&僵在當下,而其他的小朋友的家長就先來把自己的小孩抱走)

媽媽知道孩子都需要學習

但有時候Mu姐的個性可能跟媽媽一樣比較堅持

而媽媽又覺得不堅持不行

好難權衡ㄚㄚㄚㄚㄚㄚㄚㄚㄚㄚㄚ😭

 

昨天跟媽媽的約定

今天很乖的自己坐著聽老師說話

也對老師的話有反應(配合跟新朋友打招呼)

 

    

要開始暖身跳舞

剛剛才跑出來說要喝個茶

再回到團體內躲在後面

 

約定規約定

Mu姐改了一個做法:從頭站到尾+拍手指頭(哪招~媽媽都不懂了

 

   

=====前半段的暖身活動結束囉==========

 

今日的親子廚房:包水餃

(每一次月的親子廚房都蠻隨興的,媽媽我自己也常常當天才知道要做什麼@@:通知有時候比較晚我也沒有follow到

像今天有提醒要帶餐具 我也有看到&所以就....................... 

    今天做的是基本的高麗菜豬肉水餃

 

等待其他小朋友到場 

  

今天由老師統一製作餡料

老師說明中

 

   

快要完成囉

 

包水餃說明

  

 

一人包四顆

 

   

每一桌都有一鍋的餡料

 

媽媽一邊帶一邊包

 

  餡料示範

 

 Mu姐自己挖料

  準備開包了

    

捏好了(當然是媽媽幫忙捏的

我們後面有改造型😁

 

捏捏捏

 

 

後來改了圓圓胖胖的立體造型比較好分辨

雖然是一桌的小朋友的份量下鍋煮的

沒有強求一定要吃到自己包的

但形狀好分辨能夠選到自己包的會更開心  😍

 

大家都包完了還有好多餡料

老師幫忙多包幾顆  

 

現場第一鍋開煮囉 

  

終於第三鍋(我們包的)開煮了

因為很期待.........Mu姐一直說要去排隊

媽媽很懷疑她真的吃得下嗎

  

 

煮好的四顆水餃(胖胖的立體的那一顆是我們自己包的唷

  

 原本Mu姐一直貪心的說要再吃一顆

但礙於Mu姐在家吃飯的輝煌紀錄

媽媽只把這四顆當成她的「樂趣」

我很怕吃不完拖拖拉拉的 媽媽會按耐不住阿~~~~

當然還是小小聲的耳語「吃多少用多少。不要貪心。吃完想吃再裝。」

 

 Mu說要錄影給爸爸看

所以有很配合地大口大口吃

今天吃的速度算非常快~揪感心(其實也才四顆阿

 

備註:大概記了一下現場包的餡料比例

✔️豬絞肉1斤:肥肉瘦肉比為(肥3瘦7)告知肉攤要包水餃的會幫你細絞,水餃要有一點油脂才好吃,怕肥肉太多可以改肥2瘦8

✔️高麗菜3斤(可以自己適量調整)當天做的是「沒有」去蔬菜水的動作

✔️薑末適量(現場大約1小匙)主要是去腥味

✔️香油適量(現場大約1大匙)

✔️醬油適量(現場是用醬油蓋2匙)

✔️香菇丁適量(現場約2大匙)

✔️胡椒適量(現場約1小匙)

✔️鹽巴適量(現場約6小匙)考量到沒有沾醬,實際味道吃起來是一般鹹度,喜歡淡口味的自己可以調整

✔️水餃皮一包

 

🉑️餡料用不完的可以抓一點蛋變成煎肉排

也有媽媽分享餡料+蛋+麵糊 煎成類似大阪燒

 

🉑️水餃皮的延伸做法 

可以鋪平當作蛋餅皮

或是水餃皮放上乳酪用烤箱烤成小點心

 

作法蠻多的都可以上網再查一下

 

如果您喜歡我家一起玩的廚房系列 這些也可以參考看看唷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以下這一個改成水果讓孩子自己切也可以當成親子廚房一起做唷
 

 

 

 

以上參考

 

 

 

紀錄很花時間沒錯 但孩子的成長過程只有一次

一起來交流育兒👶激發生活新靈感吧 

 

 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哇係Mo哩ca.曉蘭 的頭像
    哇係Mo哩ca.曉蘭

    M&M's m&m 生活紀錄 手作 體驗 分享 歡迎交流

    哇係Mo哩ca.曉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